《乡镇小学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汇报
——《区域中小学校本课程管理与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研讨会交流
奉城第二小学 2015年4月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认真选题,申报课题。
2014年4月,我们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上海市当前校本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调查中发现,市区和中心城区的各中小学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学校特色、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和示范校,并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往往只适合市区和中心城区的小学,关于乡镇小学校本课程有效管理方面的直接经验比较缺乏。许多乡镇小学不知道该怎么做,尤其是基于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更是一片茫然;有的乡镇小学把校本课程当成兴趣小组活动来开展,有的则把它定位在学科知识体系中,作为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有的乡镇小学对于校本课程的管理方式单一、制度不全,缺乏规范性、整体性、科学性、长期性;在个别学校存在着重开发轻使用等情况,校本课程的教研形式不够完善等。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只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适合乡镇小学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运行策略和评估体系,促进校本课程自主建设的完善,才能全面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从而确立了《乡镇小学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校长是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由教导主任、科研主任、教研组长、优秀教师以及分管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领导等组成,明确分工和承担的职责,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形成了情报综述和课题研究方案,申报区级课题,于6月正式立项为区级一般课题。
2.厘定核心概念,确定目标内容
【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校师生的实际,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校本”的含义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管理】是根据学校的实际(师生、地域和办学传统等)对于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一切管理活动。校本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规划和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做好校本课程、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其它教育活动的关系,使得校本课程在本校有序、有效、有质地开展,为师生提供个性展示的舞台,为学校提供发展的保证。
【乡镇小学】指的是上海市郊区各中心镇、社区及以下所在地的小学。
研究目标:
分析本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以及保障等的现状,寻找乡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以及保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形成符合乡镇小学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和运行策略,为乡镇小学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提供保障与经验。
研究内容:
(1)《乡镇小学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的概念界定;
(2)乡镇小学校本课程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包括乡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以及保障等);
(3)乡镇小学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的研究;
(4)乡镇小学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和运行策略的研究;
(5)乡镇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2.实践交流,提升校本课程执行能力
(1)2013年11月25日,我校闫广场老师主持的校本课程《粉彩奉城》在上海市三民文化博览馆(成山路216号)展出与交流。本次展会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主办,展会吸引全市18个区县众多学校校本课程参与展示,旨在相互交流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经验,取长补短,互惠互利,闫广场老师展出的作品得到了肯定与好评。
(2)2014年4月18日,我校举行了以“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为主题的沪浙四校(奉城二小、黄浦区梅溪小学、浙江省平湖市当湖中心小学、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讨活动。整场活动由我校教导主任杜英华老师主持。
当日上午,四所学校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一行三十多人集中我校的会议室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研讨活动。各校以ppt形式分别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果。会场讨论氛围浓厚,各校在践行“全面课程 校本特色”方面各有千秋。下午,区联盟资源体学校、奉城镇兄弟学校的部分领导、老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五十多位来宾观摩了我校的两个集体舞,、四个艺术类课程成果,场场表演都博得了来宾们的阵阵掌声,连声叫“好”。也着实充分表现出奉城二小的课程老师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以及学生们多才多艺的潜力发挥。闫广场、陈宇华老师分别进行了《粉彩奉城》、《轴承的秘密》校本特色课程的课堂教学展示,各学校老师分别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原奉城二小托管委员会吴建国主任做了总结性发言,并对此次课程建设联谊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3)2014年5月6日,我校承办了主题为“加强课程管理与指导推进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校本课程区级展示活动。奉贤区教育局副局长褚继平,基教科朱银莲、张桂英科长,教师进修学院校本课程课题组成员,青少年活动中心封惠平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以及各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导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整场活动由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中心主任朱玲老师主持。来宾们首先参观了奉城二小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展,对课程资料、老师和学生的作品赞赏有加。七十多位来宾观摩了两个集体舞,欣赏了四个表演类课程成果:铿锵有力的花鼓、活力四射的健美操、优雅欢快的舞蹈、声情并茂的童声大合唱,场场表演都博得了来宾们的阵阵掌声。闫广场、陈宇华、刘芳老师分别进行了校本特色课程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上,奉城二小的夏忠华校长进行了主题发言,结合校本课程专题片的放映,使与会人员对二小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褚局长对奉城二小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建设能够开展到这样的水准足以体现了学校行政团队管理的策略和谋略。并由此强调: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个优美的学校环境和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推进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夏君老师从“感谢、感受、想法”这三个方面道出了他不虚此行的真切感受,并对《轴承的秘密》这一校本课程下的实践课《轴承的装配》进行了专业性的精彩点评,还向全区教导主任提出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希望与要求。特级教师封惠平指出:教育重点要落在“育”字上,要育人为先,并向与会教师提出特色课程对育人价值的思考。最后,朱银莲科长希望各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要结合特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与建设。
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活动,却把奉城二小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此次活动,还使各校进一步明确了校本课程建设的真正内涵、开发建设与管理校本课程的有效方法,最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校本课程建设的育人价值,这也是接下来各校在课程建设中值得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阶段性成果
1.区级课题立项
完成了情报综述和课题研究方案,《乡镇小学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2014年区级一般课题。
2.评定区校本特色课程
《箱包童话城》、《轴承的秘密》、《粉彩奉城》和《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编辑成书,并于2014年12月全部被审定为区校本特色课程。
《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这一校本特色课程是由心理健康篇、习惯养成篇、情感陶冶篇、人品教育篇和文化基础篇五大板块组成,合计75个篇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能力编写而成的。以“对师长朋友的情感”为例,1—5年级分别是从爱父母、爱同桌、爱同学到爱老师,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课程通过前言引读、榜样故事、学习实践、自评互评等板块,图文并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适合老师利用晨会和班队课的时间开展教育活动,将“阳光少年”的素质要求细化为具体而实在的、学生可学可行的学习与实践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教育性。这一校本课程的问世,为学校进一步深化“阳光少年”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提供了课程引领和保障。
《轴承的秘密》和《箱包童话城》是我们利用奉城当地资源——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嘉能箱包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并编制了校本教材。同学们根据校本课程的探究课题,系统地探究了轴承、箱包及其背后的秘密。通过观察了解企业的环境、职工的精神面貌、产品的加工过程、调查企业职工的素养、企业的文化、规模效益和产品的用途、种类等,发挥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给企业的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并进行了未来轴承、箱包及生产工艺的设计创意等探究活动。同学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探究的成功,提高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粉彩奉城》是由美术老师闫广场围绕爱家乡这一主题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教材的内容涉及奉城的自然环境、人文建筑和历史景观。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地文化和自然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师传播乡土文化,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其教育目标;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课程所涉及的风景点都是师生共同熟悉的,具有共同的认知,从而在教学中产生更多的互动,让美术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自由。此课程通过三年的课堂实践,积累了近两百幅学生作品,从中选择了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编辑了一套色粉画校本教材——《粉彩奉城》。
3.2014年9月,形成了《奉城第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如: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第二章 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机构;第三章 校本课程的建设;第四章 校本课程的管理及培训;第五章 校本课程的考核、奖励与评价。
3.得奖或发表
《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促进校内外教育有效贯通的实践研究》朱华丽获得2014上海市德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朱华丽《箱包承载五彩梦》刊登于2014上海市《实践育人》一书
《基于中国画观察方法的儿童风景画研究》发表于《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13年6月 闫广场
《基于儿童风景画与古典山水画的相似比较反思小学美术教育》2014.6 区优秀论文奖 闫广场
2013年11月,我校“多彩课程快乐成长”校本课程专题片荣获一等奖, 校本课程特色网站荣获区二等奖。
区中小幼拓展型课程评比二等奖,闫广场 2013年12月
2014年11月全国第十八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多彩课程 快乐成长》专题活动荣获全国银奖
2014年第四届华东地区少儿国际跳棋邀请赛暨第四届“明德杯”棋王、棋后等级赛(2014.11.22)
团体荣誉:小学一年级组国际象棋混合团体第二名
小学二、三年级组国际象棋混合团体第二名
小学四、五年级组国际象棋混合团体第一名
个人获奖:吴轶楠等8名同学得奖。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部分老师对于加强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不足,导致实施时往往没有国家课程那样到位,快乐星期五下午的38个校本兴趣组,教导处检查下来,质量不是很高。
2.四个区级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中碰到了发展瓶颈,如:《轴承的秘密》,难度高,学生不能参与实际操作,只能讲义的形式,呈现不出成果。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加强指导与督促,提高认识与实施的效果;
2.加大检查与考核奖励的力度,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
3.围绕《乡镇小学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这一区级课题为抓手,继续分析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管理经验,形成符合乡镇小学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和运行策略,为我校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提供保障,也为乡镇小学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提供经验。